thumb_4ba07b29286bf.gif現在的孩子多半是二次大戰後嬰兒潮的下下一代,就是所謂的七、八年級生。這些成長過程從未經驗過物質匱乏、大家庭人際互動的孩子,在受過中等以上教育、生活經濟獨立的父母教育下,多半得到『悉心』的呵護:『盡可能』撥時間『陪』他;提供他電腦、手機、信用卡;為他安排渡假,才藝、補習班;接送他上下學;親自或委託他人準備營養餐飲;隨時隨地把自己的經驗、認知,諄諄地善誘與告誡他,避免他吃虧、受傷。 

   

不要說對學齡前的幼兒或中低年級孩子,即使是國中、高中生,雖然父母的陪伴顯然因為孩子活動空間擴大,無法再全天守候,然而所費的心力卻未必降低。清晨,我常常碰見整裝待發,負責送孩子到學校的父親;下午及黃昏,見到辦公室裡或賣場上,對週邊環境心不在焉或行色匆匆,要趕著去接孩子、準備晚餐或督促補習的母親。更有甚者,我也遇見過公司重要會議中,坐立不安,因為孩子下課時間到或與孩子有約而心有旁鶩的主管,公司請假,陪孩子暑期出國唸書(白天孩子讀書時,就出門採購讓孩子開心的飲食、禮物;晚上孩子回來,就用各種方式巧言悅色地討他歡心)的父母。他們生活中快樂的來源是孩子、煩惱痛苦的來源也是孩子。

新文明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